这其中,一键做影集和魔法视频的上线,撬动了相当大一批原始用户。前者让无数阿姨手机里的风景照有了用武之地,而后者,凭借简单好用的模板特效,让无数中老年人感受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姹紫嫣红”。

两年后,这两大功能整合为了一个功能——魔法照片。

如今,虽然功能删繁就简了,但它在中老年用户间的受欢迎程度却丝毫不减,而兴趣圈就是这个功能的成果体现。

兴趣圈可以被视为精选后的拼小圈,目前划分出了十几个兴趣区,除了上文提到过的爱下厨、养花养草、钓鱼客、喝茶品人生外,还有摄影俱乐部、书画天地,以及举杯品美酒、做手工等诸多类目。

目前,用户在兴趣圈内发布动态时,既可以选择发布纯动态内容,也可以选择发布带有商品链接的动态内容。

从互动率来看,拼小圈内容的互动大多有限,但兴趣圈里的内容,互动率往往很高,从东北大姨的半张脸自拍到钓鱼佬的装备展示,兴趣圈的流量分配不给滤镜只给真实,有时候即便是几张家常美食照片也能收获上万赞。

ID名为年轻多美好的拼多多用户,光凭一条风景照动态,就收获了50万赞和1.2万评论。

而ID名为徐徐的拼多多用户,晒出了他的宠物——一只中华草龟,下方显示,这条动态被3.4万人赞过。

中老年人的表达欲

到这里,可能有人开始疑惑,这样的内容和分区真的有这么大的流量和互动吗?

没有构图,没有滤镜,甚至配文还有错别字的兴趣圈,究竟从哪撬动的表达欲?

事实上,在发问之前,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几组数据。

Quest Mobile发布的2022年《银发经济洞察报告》显示,2022年8月,银发用户月活跃用户规模达2.97亿,月人均使用时长121.6小时,其中重点提到,「下沉市场为银发人群的主要聚集地,同时也是银发人群增量的主要来源,伴随移动互联网对下沉市场的持续渗透,下沉银发用户增长贡献率超6成。」在此以外,这份报告还列出了一个数据——银发人群在综合电商APP月活跃用户规模TOP5,排名第一的正是拼多多。

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说是拼多多用兴趣圈撬动了中老年人的表达欲,不如说是中老年人的表达欲,盘活了兴趣圈。

在这里,每个顶着鲜花和怼脸自拍的用户,都有着高昂的、热烈的表达欲:

「今天买的玉米粉,做出来的包子很香 。」

「土鸡蛋多次购买,物美价廉,非常喜欢。」「在小袁家买的鸡,不新鲜,不要再来了。」……还有人把兴趣圈当成日记在记录,上至旅行回忆下至兴趣爱好,都有分区可去。

其实从分区和目标人群锚定来看,拼多多兴趣圈不仅像一个电商版老红书,它其实和另一款主打中老年人社交的互联网产品——美篇,也颇为相似。

如果要说二者的区别的话,那就是兴趣圈的覆盖人群更广阔、更下沉、更普遍,而美篇里活跃的中老年人,则更加的城市化和知识分子化。

美篇里的活跃用户,社会身份更多是退休工人、医生、教师和体制内人士,而兴趣圈里的活跃用户,明显要下沉几个圈层,他们可能是县城个体户,也可能是务农人士,所以比起美篇用户浓重的文青色彩和强烈的个人表达,活跃在拼多多兴趣圈里的用户们,分享内容更加碎片化、生活化,也更容易让人产生互动欲。

年轻人也在围观拼小圈

不过,虽然拼小圈里的活跃用户不是大姨就是大哥,但你千万不要认为拼小圈的DAU完全都是由他们贡献的。

事实上,年轻一代们也会间歇性游荡在拼小圈的隐秘角落。

有人在这里揭开了名媛也会拼单的假面,有人在这里发现月入几十万的表哥,也会在拼多多上买赝品衣服,买几十块的蛋白粉,还有人透过关系链发现了亲人隐藏的生活真实面。

比如微博用户「暖韭」,无意中添加了爷爷为好友,然后就有了跑去看他拼小圈每天买什么东西的习惯,明明家里从不短爷爷酒喝,但却经常看到他买十几块好几斤的高粱酒。

而对微博用户「小鱼的柚子茶」来说,拼小圈的存在是一种反向成就。

“每次购物的时候,都会默认将购买的链接分享在拼小圈里面,我无意间发现我妈经常在拼多多上买东西,这时候,我就会根据她买的东西判断,她最近是不是缺什么,或者对什么东西感兴趣,我就给她买更好的贵替,这是我第一次这么喜欢这种垃圾功能。”

当然,也有人承担不起围观的后果。

在知乎上检索拼小圈,关联内容是「拼多多的拼小圈有多可怕?」、「拼多多拼小圈让我难受极了,请问怎么关掉?」。

在微博上,则是遍地的社会性死亡时刻——有人在不经意围观后才发现,几年前就断联的前任,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躺在了自己的拼小圈里,而自己甚至还能看到他最近买了些什么。

上一页 2/2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