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的童年记忆里有没有《铁胆火车侠》这部动漫,但对于从小就喜欢火车的我来说,这部动漫给我留下的印象不可谓不深刻,甚至可以说奠定了我对动车组列车和高铁的基础印象。

作为一个铁路爱好者,我可能是幸运的,因为距离家直线距离二百米左右就是辛泰铁路,甚至从家里的厨房后窗户就能看到藏蓝色的东风8B或者东风4C牵引着长长的黑色敞车轰隆隆地驶过。当然,一早一晚(正好是早上上课和我下午放学前后)也能看到橘红色的内燃机车牵引短短的绿皮车从窗前驶过,也是后来才知道这就是淄博往返泰山(当时还叫泰安)的7053/4次列车。

虽然那时候也有从一本亲戚那里借来的古早时期的百科全书中了解到法国的TGV和日本的新干线,可是却没有什么直观印象,只是觉得这种列车长得很奇怪,同时也觉得能在辛泰铁路上看到的那种绿皮车才是铁路的正统。这也难怪,毕竟那时候买到的百科全书中,北京到上海的旅客列车速度标杆还停留在朝发夕至的阶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直到,我在暑假的某一天里,从不知道哪个台收看到了《铁胆火车侠》这部动漫。

以现在的目光来看,这部动漫的画质并不算好,情节也略显简单幼稚(不过内容还是蛮不错的),就是主角团和反派之间的战斗。不过,动漫中希望号和阳光队长号等高速列车在高架桥上飞驰的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追飞机的E2后来来到了国铁,不过这是后话了),以至于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会将外观类似的列车叫做新干线列车。

那个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坐一次真正的高速列车,无论是父辈口中的“子弹头”还是动画片中的“新干线”。

至于第一次乘坐动车组列车,则要追溯到2007年八月下旬的北京之行。

父亲参加行业年会,带着我和母亲乘坐四方到北京的T26次旅客列车踏上了这次旅行。这是我第一次乘坐空调卧铺车,整洁的车厢、柔软的地毯、安静的氛围和之前乘坐的非空调绿皮车简直是天壤之别。

车窗外看去,胶济客专的施工工地如同一条土黄色的长蛇相伴左右,时不时有漆黑的货运列车或者红色绿色的旅客列车交汇驶过。

“看!子弹头列车!”随着父亲的话语,我看到一个白色的身影以极快的速度闪过,甚至根本来不及看清长得是什么样子。不过,现在想来,这应该就是第一批上线运营的和谐号列车了吧。

三天的北京之行,我们去了很多地方,也看了很多没看过风景。返程的时候,我们一家选择乘坐北京到四方的D55次列车。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见到动车组列车,跟我在动漫中看到的有相似也有不同。车厢里相比特快列车确实显得更加高级,但乘坐体验却并不是很让人满意:列车在运行中能听到类似地铁在隧道里加速的声音,而且线路的晃动非常明显,甚至感觉还没有T26次平稳舒适,与之相比,最大的特色大概就是可调节的柔软座椅和四个小时的运行时间(T26次从淄博到北京大概用时六个半小时)了。

接下来的初中四年大概是我和铁路离得最远的四年了,也没有时间和机会去到离学校一公里左右的铁路边看看,现在想想,自己可能错过了09年至13年胶济铁路、胶济客专车型最丰富的四年。

13年初中升高中的那个暑假,和母亲再次去了北京。不得不说,6年的时间里真的变了很多,以至于我差点在地铁里迷了路(毕竟之前去的时候北京的地铁只有五条线),更不用说繁杂的公交线路和几何难度增加的出行计划了。

这次我们没有选择动车组列车出行,而是选择长途汽车。到达赵公口汽车站是下午四点多,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只在新闻上才看到的京沪高铁和北京南站,只是,这次的相遇我并没有看到期待中的高铁,仅仅只是隔着围墙看到一列带着国徽的蓝色特快列车缓缓离去。

北京之行的几天,东郊和前门的铁路博物馆都有去,可惜并没有遇到环铁上的高速列车,只是看到一列正在调试的紫罗兰色的地铁列车。不过,在博物馆里,我倒是真真切切的见到了原先只在图片上见过的中华之星,倒也算圆了自己的一个心愿。

如果说还有什么遗憾的话,大概就是京张铁路和五道口了。因为这次是住在霍营附近,所以出行的时候是以13号线为主。从西直门到西二旗,京张铁路始终伴随13号线左右,四道口、五道口,双清路道口、北京北站、清华园站、清河站,一次又一次乘车经过却没来得及下去看看,至于长城号内燃动车组也仅仅是在13号线上擦肩而过,现在想想真是可惜,当时如果从五道口出站实地去看一看,哪怕只等一趟车也好呢?

可惜,没有如果。

高中三年,学校在城北的外环路边,距离城南的铁路线更远了。不过,看火车的机会,却自高一的暑假开始逐渐多了起来。

说起来还要感谢参加的补习班,虽然规模不大,离家也很远,却正好在胶济客专北侧的安平小区。更加巧合的是,补习班的落地窗正冲着7053/4次列车换向时机车折返的位置,因此,那段时间的周末,只要有补习班的课程,我一定是最早到达教室的。

但是,在那段日子里,动车组列车留给我的印象远没有普速列车深刻。也难怪,比起样貌大同小异且疾驰而过的动车,普速列车的内容明显精得多:红绿相间的K411,橘子(2015年辛泰线改造后换成了狮子)牵引并且在临淄站换向的7053/4,同向竞速的K913和K343(当时K343淄博站发车时间比K913早三分钟,但K913在胶济客专运行,到临淄站时两车正好齐头并进),司机友好鸣笛的京局韶山4G(这也是胶济铁路上最后的韶山系列,于2018年初退出胶济线)……与之相比,那时候只有偶尔进临淄站待避的带鱼和老鼠能给我留下相对深刻一点的印象。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虽然没有手机拍照,看火车的时间也很有限,但从中体会到的快乐却比现在只多不少,也许,这便是苦中作乐的感觉吧。好友的打闹、薄荷味的雪碧,以及呼啸而过的列车,构成了记忆中那个再也回不去的夏天。

2016年9月,大学时光拉开帷幕,我也从那个胶济铁路边的小城来到了泰山脚下,正式成为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的一员。

比起临淄,泰安地区的铁路种类更加丰富了:双线电气化的京沪铁路、单线电气化的辛泰铁路(家和学校正好是同一条铁路的两头)、上世纪风格的泰肥铁路以及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京沪高铁。说起来,京沪高铁是我近距离接触并乘坐体验过的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

入学的第一年国庆节假期,我选择了从泰安站乘坐杭州方向来的G282次列车返回淄博,没错,就是后来在京沪高铁上演“火烤兔子”的那趟车。我在大学期间唯二次乘坐高铁从学校回家都是乘坐这趟车,毕竟相比起来7054次在时间和便捷程度上更胜一筹。

也是在那之后不久,我便在高铁站西边的土坡上开发出了第一个拍摄京沪高铁的机位。这是一条施工和检修用的土路,随着高铁站的建设被断头废弃,很难走,蚊虫也很多,确是当时我所能找到的距离京沪高铁最近的机位。

2017年7月,也是在这个机位,我第一次拍到了当时刚刚上线运行五个月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那个时候,京沪高铁上的复兴号列车班次不多,且大多数都是不停站的标杆车,因此,我只能将查到的车次和其在最近的停靠站发车时间一一记下,然后提前赶到机位进行拍摄。这个机位因为山坡和月台的视线阻隔,经常会看不到列车接近从而造成漏拍,因此,在找到高铁安居小区天台和六郎山隧道的机位后,我也就没再去过那个位于小土坡的机位。

因为学校距离高铁站距离比较远,即使是坐直达的公交车单程最少也需要一个多小时,因此,在大学期间我的拍车还是以京沪铁路为主,毕竟从学校出发步行二十分钟左右就能到机位了。不过,在高铁安居小区的天台上吹着傍晚的和风,听着高铁列车疾驰而过的啸叫,俯视着地面上如同模型一般的车站、线路和列车,也别有一番享受。

大学四年的假期基本都是在家里度过的,因此也有幸目睹了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准确地说是CR400af型)第一次胶济客专上线运行的情景。那是2018年11月1日,在QQ空间看到有车迷发说说表示北京南到青岛的G177次列车首次采用京局的短编组复兴号列车运行。于是,在当月中旬回家的时候,我刻意来到管仲纪念馆机位准备一睹其风采。

那天的天气并不算好,阴沉的天空时不时飘着细碎的雨滴,即便如此,当我在大桥的弯道另一边远远的看到复兴号银灰色的车身时,心里仍然是十分的激动。毕竟,之前只能通过会送不定期见到的车突然开行了图定列车,对车迷来说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等到2019年初放寒假的时候,CR400af型动车组列车已经在胶济客专开行了不少图定列车,同时伴随2018年底济青高铁的通车,新建的临淄北站也有了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的停靠,个人认为家乡铁路的复兴号的时代从这时候正式拉开了帷幕。

不过,个人的第一次复兴号之旅,要等到2019年的11月了。那年11月3日,因为在临淄参加完面试后还要赶到济南参加中石油的笔试,因此选择了复兴号担当的G178次列车作为出行的选择。当平日里疾驰而过的复兴号列车平稳地停靠在淄博站的站台的时候,我的心情也是十分激动的。坐在宽敞明亮的车厢里,柔软的座椅和安静的氛围带来的舒适感与25B型客车担当的7053/4次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验,说不上谁好谁坏,但确实是一段让人难忘的旅程。那时候唯一的遗憾是没能乘坐复兴号在真正的高速铁路上来一场长途旅行。

但这个遗憾很快便被弥补了。11月中旬的时候,我接到了上海石化的面试通知,因为没和在淄博的父亲买上同一趟车的车票,因此决定两人在济南西站集合,共同乘坐G117次列车前往上海虹桥。

在出发前,从软件上查到G117次的担当列车是CRH380CL(也就是俗称的“鲨鱼”),但直到列车进站才发现竟然临时更换了CR400bf-a担当。因此,阴差阳错之下,我也获得了乘坐复兴号进行长途旅行的机会。当列车以330公里以上的时速疾驰在京沪高铁上时,我打开音乐播放软件放起了《铁胆火车侠》的主题曲,伴随着熟悉的旋律,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大胜关长江大桥和甩在身后的长江,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复杂感觉,也许,儿时的梦想变成现实,就是这样的复杂之感吧。

面试结束后,在我的要求下,我们乘坐金山卫铁路的动车组列车去往上海南站,短短半小时旅途(直达车)解锁“运转城际动车”成就。当时对这种由既有线改造的城际铁路还是很陌生,不过动车和瓜爷会车的情景还是非常的有趣。“如果有一天淄博也能有这样的城际铁路就好了。”这是我当时的真实想法。(.快有了,张博铁路改造已经开始动工了)

从上海返程的时候,乘坐的是开往烟台南的G460次,仍是CR400af型复兴号列车担当。路过枣庄附近时,列车开始提速,最高达到了345km/h,虽然远没有达到380A曾经创下的速度纪录,但也足以让我兴奋好久,以至于对后面的青岛面试之行都没有了太深刻的印象。毕竟,这是我距离中国高铁最高速距离最近的一次。

我的大学生活在2020年初那段特殊的日子里画上了句号。也是因为那个特殊的原因,最后一个学期基本没能在泰安度过,也错失了和京沪高铁最后的好聚好散。

毕业后回到临淄,成了齐鲁石化大家庭的一员,拍车的主战场又一次回到了胶济既有线和胶济客专。虽然上班后拍车的时间没有原来充裕,但我还是记录了不少重要的时刻。例如2020年5月智能动车原型车回送环铁,2021年3月CR300af(蓝暖男)在胶济客专投入运营,同年11月土立土及桶投入运营,2023年4智能动车组投入运营……

2022年9月初,毕业后的我第一次进行了单纯为了拍车的运转,再次回到了曾待了四年的泰安,短短三天的时间,我不是在拍车就是在赶往机位的路上。也正是在这次旅途中,我刻意拿出一上午时间乘车来到本地车迷推荐的金陡山佳苑跨线桥机位对京沪高铁进行了三个半小时的拍摄(选择这里同时也是因为当时的高铁安居小区实行半封闭管理,对外来人员比较敏感),基本上拍全了京沪高铁上所有常见的车型,也算是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愿。

2023年6月,特殊时期结束6个月后,本人重返济南,再次探访了无影山路斜拉桥、济南机务段、济南站东天桥等一系列经典机位。返程的时候,本打算选择G9321次烧烤专列顺便拿个小纪念品,但听说已经没有纪念品后果断改变选择,乘坐智能动车担当的G1089次,在智能动车上线胶济客专的第三个月完成了对其的运转,为自己的高铁故事书写了一个新的篇章。

从2007年2023年,我与高铁动车的故事已经书写了16年,从最早的“D字头”、“子弹头”到现在的京沪高铁和智能动车,也许不如宣传片那样的精彩和引人入胜,却是我真实经历的故事。

时间在前进,我和高铁的那些事,也将不断发生并记录下去。

推荐内容